行业新闻
全球视野下的 中国建陶大变局

在全球建陶产业的发展中,中国建陶产量占全球一半,消费市场也占了全球一半左右。传统建陶强国意大利、西班牙,在他们最鼎盛时期,年产量最高达到了6亿㎡左右。2008年金融危机后,两国的陶瓷产量迅速下降,最低只有3亿㎡。现在逐步恢复,最新数据显示,意大利3.8亿㎡,西班牙4.2亿㎡左右。虽然意大利、西班牙跟中国相比在规模上差距较大,但他们行业引领作用非常大。


南美国家巴西有8亿㎡左右,现处于盘整期。亚洲除中国外,还有迅速崛起的印度,大概年产量10亿㎡左右。同时通过“一带一路”,在中国企业支持下,非洲也在大力发展建陶产业。此外还有土耳其、越南、印尼等国家,大概有几亿平方米产量。


但从产业链来说,真正形成原料、装备、釉料、墨水、设计、渠道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,只有意大利和中国。


在全球销售瓷砖,最多的是意大利人,特别是高端市场占比非常多,就像中国以前卖瓷砖最多的是福建人,在全国占了六成左右销售市场。


瓷砖进口量最多的是美国,美国瓷砖生产量非常少;其次是中东市场比较大。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瓷砖销量很小,因此中东市场潜力最大。


以上是全球建陶产业制造和市场的基本格局。



 工业4.0要将意大利数字化生产

 和中国互联网服务端打通


意大利的陶瓷装备原创能力,走在世界前面。2013年,我从意大利回来之后,写了一篇文章——《建陶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》。今年意大利展会上,建陶装备全生产线基本实现数字化。装备数字化,意味着可以和互联网连接,打通所有环节的数据,包括和终端数据连接。


我国陶瓷企业窑炉有几百米长,施釉线也有几百米长,但意大利全数字化的喷墨、喷釉、喷粉一体化之后,只需要几十米长,完全可以取代现在的淋釉,而且干燥非常快。一旦实现数字化喷釉,行业就可以做立体瓷砖,如仿石纹、仿木纹,可以将纹理做得很深,凹凸面很厚,瓷砖不再是平面的,可以往立体化方向发展。


在包装环节,意大利也已实现全数字包装定制生产线。现在我国陶瓷产品包装,都用现成的包装箱打包。但未来做定制,每块砖尺寸都不一样,该如何包装?意大利提供了全数字包装解决方案。任何形状的瓷砖通过自动包装机,可自动检测尺寸即长宽高,提供不同规格未印刷的包装白板,与大数据连接起来,直接打包,并印上相关产品的数据二维码、条形码,再进入仓储、物流、配送环节,与仓储、物流数据打通,自动识别。这就是数字化生产带来的工业4.0制造端。


建陶产业通往智能化路上,经过了五个阶段。上世纪80年代,是手工生产到机械化生产阶段。上世纪90年代实现自动化,到2000年开始信息化,不过还只是进入到企业管理层面,没有进入到制造环节。从2010年开始,进入数字化时代,将为陶瓷产业生产方式带来根本性改变。一旦实现数字化,和大数据完全打通,就可以实现智能化,在2020年以后,行业可以系统性进行智能化尝试。



现在工业4.0从制造端开始基本已达到,但工业4.0不单是制造端,一定要和销售端打通,与服务要打通,将个性化消费趋势、消费方式和数字化生产方式,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,就可以实现C2B、OTO、DIY。


家具行业的尚品宅配,现在可以做到将消费者需求形成设计图后,直接生成订单,与生产进行数据连接,生产后进行包装,通过物流送到消费者手中,并进行安装。


欧神诺云商,也是通过3D MAX将瓷砖各种铺贴一键变成CAD图纸,以前做一张效果图要三天时间,现在只要10分钟。设计图通过设计云生成订单,进入到生产计划,用数字化设备进行制造、仓储、深加工等,再进入个性化包装、物流、安装、配饰配套、验收等环节,这就是未来真正的C2B模式下工业4.0。


不过,行业现在还没做到完全数字化,前端已开始探索,只要将全部环节数据打通,就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,这是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。



意大利在制造端下的功夫比较多,中国装备还在学习跟进,但中国陶瓷企业在服务端下的功夫比意大利多,如果意大利数字化制造和中国互联网服务端打通,就会形成完整的工业4.0解决方案。


意大利还通过大板,推动了整个建陶产业的升级。大板最早是意大利西斯特姆在2001年研发出来的,已发展了十几年,目前全球大板生产线50条左右,意大利有20条左右,印度也有20条生产线,大板规格现在最大能做到1600×4800mm,但仍处在摸索阶段。因为大板现在碰到的最大问题,是市场问题。过去两年,在中国市场,900×1800mm大板,销售很好,但1600×3200mm很难卖。意大利、印度等大板生产企业,同样也碰到销售难题,因此,他们也到中国来寻找合作伙伴。


大板做家装比较难,一是电梯进不去,二是运费贵。如果从工厂运到终端城市,再运到小区,从小区楼下搬到楼上,最后运费可能比大板还贵。大板未来真正形成规模销售的情形可能有三种:第一是装配式建筑,通过工厂组装,运到现场直接造房子; 第二是大规模替代石材、木材等;第三是实现工业4.0,将大板变成板材进行储存,按照终端订单的定制尺寸,直接将板材进行切割深加工。



 建陶行业大变局,才刚刚开始


大板对行业的改变才刚刚开始,中国建陶行业大变局,也才刚刚开始。从2000年到2010年,中国建陶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。从2011年开始,建陶产业趋向平稳并略有下降。



现在黄金十年已过去,建陶产业可以说恰逢“乱世”,特别是二战以来形成的全球经济格局开始打破,中美从贸易战到金融战、货币战、信息战都已全面开始,结局未知。但好在中国政治格局虽比较稳定,但未来经济走向存在很大不确定性。


建陶行业的大变局,对民营企业来说,非常难熬。现在建陶行业主要有三大变局。


一是整体遭遇断崖式下跌,今年上半年瓷砖产量下跌17.8%,这是有史以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。有人预测今年建陶下跌在20-30%左右,因为7月、8月形势同样恶化,终端需求在萎缩。前两年终端市场只是被整装、家装和精装渠道截流,但今年市场需求在萎缩。


出口方面,这两年大概跌了一半,以前出口基本维持在10亿㎡,这两年一下跌到5亿左右,这也是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过的。因为印度、越南、非洲等国家,都开始有了陶瓷生产线,不需要从中国进口。相比出口,中国进口瓷砖相对增长较快,特别是意大利、西班牙瓷砖进口到中国的量迅速增加,虽然目前总量还是很少。


第二个大变局是渠道变化。建陶渠道尚未趋于稳定,因为这几年变化太快。以前行业基本上都是零售,通过经销商或批发商渠道进行销售。但这几年房地产集中度越来越高,精装房增加,整装、套餐等渠道出现,市场变成工程集团采购。而房地产市场现在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,政策方面限价、限购、限囤,甚至开始取消预售制。


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说“活下去”,对万科做减法,进行“收敛”和“聚焦”。如果万科这样的企业都活不下去,90%的房地产公司都要倒。未来怎么走?谁都不知道,房地产行业不确定性,直接影响到陶瓷产业。


第三大变局,是产能迭代还没有结束,使陶瓷企业存在非常大的风险。因为生产线的改进、产区的转移、产品的品类等问题,都需要生产线不断改造,用新生产线替代老生产线,但现在迭代还没有完成,这对现有陶瓷企业来说是个威胁。


但是,我对中国建陶产业未来发展有信心,现在碰到的困难是暂时的,但调整是必然的。一是建陶行业总保有量在增加;二是陶瓷发展到现在有一万多年,是人类最早的人造材料,现在不可能找到其它材料替代陶瓷产品;三是中国陶瓷产业市场化程度高,适应性能力特别强,能在变化中不断提升;四是中国建陶行业整体创新能力很强,对消费需求的把握,以及价值经营的能力都在不断提升;五是行业集中度迅速提升,主流企业实力不断增强,对行业的引领作用在加强。


另外,中国建陶行业外贸依存度低。中国100亿㎡瓷砖产量,只有5亿㎡出口,其中90多亿㎡都是国内销售。中美贸易战对国内消费信心影响大,但对整个格局影响不会太大。



 消费者迭代,加速行业格局重新洗牌


未来20年,中国瓷砖的销售趋势会怎样?


以前陶瓷行业零售多,集团购买少,只有三分之一左右。但现在精装房、整装、套餐越来越多,工程越来越多,零售就越来越少。


当城市化越来越高,达到70%左右时,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拐点,新房增量会减少,二手房翻新、翻建会增加,零售或定制比例又会增加。



中国建陶行业开始进入新的时代,首先从抢蛋糕转向了分蛋糕。高速增长期是抢蛋糕,市场很大,只要建生产线就可以形成销售。现在市场不增长甚至快速下跌,蛋糕在变小,就要分蛋糕,特别是去年到今年,整个产业此消彼长,小企业越来越不好做,大品牌还在扩张。


其次,行业从自主创新到整合创新。自喷墨打印、数字化装备出现后,行业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,现在开始整合创新,就是整合全球资源,迅速开发出全球顶尖产品,进行整合创新,是未来大趋势。


另外,行业大趋势还有,从垄断竞争开始过渡到寡头竞争时代;从建陶单品开始迈向大家居时代;从原始资本积累,开始对接资本市场;从老板到企业家,从建陶创一代到创二代,现在行业已到全面接班的时代,这是行业未来至关重要、生存存亡的事情。


同时,消费者迭代也在加剧。以85后、90后为主导的消费群体,生活方式已经发生改变,给行业带来两大影响,审美变化导致的产品迭代,消费方式改变导致渠道变革。以前行业富丽堂皇、繁复的欧式风格好卖,现代全是现代简约的黑白灰。在规格上,行业最早做过1200×1200mm等产品,只在温州才能卖,市场小没人做。但从去年到今年,900×1800mm规格产品变得好卖,可直接铺贴。因为现代简约风格需要大面积单色铺贴,不需要繁复的拼花和线条,因此大规格才流行。



主流消费者的审美变化,使企业变得无所适从。因为一二级市场流行现代简约,三四级市场却保留过去的欧式风格,产品换代周期拉长,成本很高。如果企业将产品结构全换成现代简约,可能在一二线城市好卖,但到地级、县级城市就不好卖,难以兼顾。在转换过程中,企业会非常痛苦,可能还需要三四年适应期。


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改变,直接影响到消费方式转变,从而影响企业渠道调整。现在很多陶瓷企业和套餐公司、整装公司、房地产公司合作,就是因为消费者迭代加速,促使行业重新调整。


过去家装市场有材料供应商和家装公司,家装公司和设计师通过设计图,吸引客户,为企业带来流量。但现在精装、互联网家装、整装、套餐公司成为流量主要来源,他们利用85后、90后互联网生活方式,直接在互联网上截流,家装公司利用强大的线下能力,也开始做整装、套餐,各种渠道都在互相渗透,为消费者提供解决方案,大家居业态就会重新洗牌。那作为制造商的陶瓷企业该怎么办?就是要在做好核心产品的同时,通过服务链条延伸,做解决方案,成为大家居一环。



现在整合者变了,整个渠道重新洗牌。如做局部解决方案的欧派、索菲亚,为消费者定制衣柜和橱柜,成为整合者。现在佛山很多成品家具企业生意一落千丈,因为整合者变成定制衣柜的企业。最厉害的是尚品宅配,他们做了一个整装云生态平台,用整装云软件整合板式家具企业,再整合家装公司,家装公司在整装云上可以使用免费设计。


建陶产业也在大家居生态圈里,陶瓷企业要想办法在这个生态圈里,占有立足之地。




 外部力量介入

 使行业进行跨区域合作和布局


现在陶瓷行业开始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,如蒙娜丽莎、欧神诺已上市,东鹏、乐华、金意陶等企业也在向资本市场靠拢。


行业一旦进入资本市场,企业竞争的游戏规则也就发生了变化,因为资本对上市企业主要关注两点,一是规范化,二是规模化。规范化就是要求企业环保要达标,纳税规范化;在规模化方面,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要求是不同的。资本市场会关注上市企业的成长性及行业中的地位,据此进行估值。因此企业经营模式也要发生改变,不上市,企业只要有钱赚,稳妥就可以,资本市场介入之后,企业经营就会有相应的压力。


不但消费者在改变行业,渠道及资本市场也在改变行业的市场特征。2001年,我在清华读MBA课程时,写了一篇《中国建陶行业市场特征分析》论文,当时我判断,中国建陶市场是垄断竞争型行业。现在外来力量在改变行业结构,如集团采购的影响。瓷砖企业和房地产合作,企业要很规范,同时垫资又多,游戏规则发生改变,能接大工程的只有几家企业,在局部市场就慢慢变成寡头竞争型。于是企业开始分化,龙头企业开始出现,建陶航母舰群开始出现。



而龙头企业不可能所有销售都来自建厂生产,需要战略合作。因此供应链配送,就需要跨产区寻找战略合作伙伴,跨区域进行全国布局,甚至全球布局,产区边界被打破。我一直很反对打造所谓的地域品牌,因为现在企业所在地毫无意义,可能除营销中心在佛山,产品都在佛山外生产,进行跨区域合作和布局。


除资本和市场力量外,全球一体化也在改变行业的格局,中国陶瓷产区开始向海外转移。如科达在非洲加纳、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建设了三个工厂,还有其余准备在菲律宾建厂,原材料也要运过去,但当地很多免税优惠政策非常好。中国和美国打贸易战,关税壁垒被抬高,以后在菲律宾生产,可以从菲律宾发往美国,发往全球。



未来,国外周边国家和地区,如越南、泰国、印度、中东地区等,都可能会成为中国产区转移地。




政企要形成共识

打造高安良好生态链


现在国际、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相当复杂,存在高度不确定性,对陶瓷行业来说也一样。因此,讨论高安品牌、高安制造、高安陶瓷产业,应该放在全国,甚至全球格局里,来考虑高安的定位。


在我看来,高安产区如果打品牌制胜的硬仗,现在不是机遇。如果建立区域制造与物流能力的比较优势,这是其他产区都比不了的。因此,高安应该进一步发挥并建立区域制造和物流能力的比较优势。


高安企业也要进行自我定位,打造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,是依靠生产线迭代,还是依靠品牌加渠道,或者资本加工业4.0。我认为,高安应该把制造能力做好,对品质进行升级,对成本进行控制,对产品不断更新,在动态发展中去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。未来竞争是供应链竞争,在做好定位的同时,也要打造好企业的良性供应链,建立起良好的支付信誉和支付能力。


最后,产区政府和企业对产区的发展,要达成共识,形成合力,并且要明晰政府和企业之间边界,各自做好自己的事,不能越界。


▲中共高安市委书记袁和庚(左)为鲍杰军授予高安陶瓷产业发展顾问聘书。



高安产区要打造制造与物流的比较优势


高安在全国陶瓷产区布局的地位,优势非常明显。高安有传统的物流优势,区域优势也不错,销售覆盖范围除华东、华中,通过铁路可以到西南地区,唯一的缺点就是没办法从水路运到华北、东北地区。因此,从产区布局来看,还要加强物流成本的优势和便捷性。一般而言,产区周边500公里,是主要销售阵地,但现在高安已慢慢跨越区域限制了。与湖北、河南、夹江,包括西南重庆等区域市场相比,高安产区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。


相比十年前,高安产区地域优势已越来越明显。高安企业家一定要把格局拉开,要知道自己在跟谁竞争,如何突出自己的优势。对政府来说,在高安物流便捷性和运输能力方面,需要做好规划布局。


十年前,高安市政府来佛山招商,希望欧神诺入驻高安。我认为欧神诺去不了,因为欧神诺品牌定位比较高,会被拉下去。我当时建议找新中源、新明珠等规模大的企业入驻,能够拉动高安品质,带动当地企业向上提升。十年后的今天,欧神诺进入高安,一些主流的企业也开始进来,但不再是直接建厂,而是和当地企业进行战略合作。


现在佛山企业到高安来,对政府来说是有帮助的,因为佛山企业对环保的要求,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都较高,当地企业要重新进行生产线改造,并规范化运营,缴纳税收,这些都会带动当地企业发展与提升。因为环保压力,高安如果再新建工厂,产区环境容量不容乐观,但是把主流品牌企业引进过来,跟高安企业形成战略合作,不管是OEM模式,还是租厂都可以。这种战略合作的模式,无形之中会把高安建陶产业再次拉升到新的水平。


高安产区的定位,应该从追求品牌经营的绝对性竞争优势,转向专业制造能力的比较优势。高安企业要做自主品牌,重新布局,去跟主流品牌在主流市场竞争,现在比较难,一是时间问题,再就是地域优势问题。


我是江西景德镇人,1992年到佛山创业,在佛山呆了20多年,现在是佛山市江西商会会长,和合作伙伴一起做过两个上市公司。如果我一直在景德镇,可能性不大,只有在佛山才有可能,因为它的区域优势明显。如果在高安做品牌,跟在佛山做品牌是两回事,并不是说佛山人有多强,而是两地的区域优势、产业配套、人才市场、资源条件等配置不一样。


我今年没去意大利看展,但在佛山随便找两个人聊聊,就知道意大利展的情况,数据也都能打听得到。我自己去可能还看不到这么多情况,没去可能了解到的会更多。但在高安,信息流畅度就没这么高。


高安产区如果打品牌制胜的硬仗,现在不是机遇,如果建立区域制造与物流能力的比较优势,这是其他产区都比不了的。长江以北、黄河以北的产区,都没办法竞争。他们因为环保问题,以及冬季采暖的问题,一年就可能停产5个月。高安产区最关键的,是制造能力和物流优势,以及完完善的供应链和产业集聚,这些都是高安企业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优势。



 高安企业要明确定位

 打造核心竞争力


今年7月,我在山东淄博调研,跟当地政府官员、企业家座谈。淄博建陶和佛山是同时起步的,甚至比佛山还早。当年佛山有些陶瓷企业都到山东淄博、江西景德镇去学。但是这次调研看到的,是淄博产区花了几十年心血培育起来的产业基础几乎要毁于一旦,因为建陶产业的生态体系已经完全破坏。


淄博产区对陶瓷产业进行调整的策略,存在一定问题。张店区有12家企业,保留12条生产线,每个企业只留下一条生产线,产品结构不完整,与主流品牌企业该如何合作?淄博新建的海尔日日顺建陶工业园,厂房规划和建设都世界一流,生产线也中国一流。但园区企业的规划存在一个严重问题,就是一家企业也只有一条生产线,而且生产线日产能达5万平方米以上,如果一个主流品牌企业想要合作,要做四到五款产品,当地一家企业做不了,需要和四五家企业去谈合作,这就变得非常困难。这种规划,有些不太符合陶瓷产业的基本运行规律。


淄博对陶瓷产业进行调整,政府、行业协会和企业三者在环保和纳税等规范化经营方面没有形成共识。于是淄博陶瓷产业一调再调,从原来12亿平方米,降到7亿平方米,再减到2亿平方米,但现在的产能,开起来大概才1亿多平方米。一个依靠两代人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产业,就没落了,再恢复元气就会变得很艰难,并不是说淄博陶瓷产业没有市场,而是因为政策出现问题,很可惜。淄博产区关停的产能,让高安产区收割,捡了便宜,因为很多贴牌商跑到了高安来贴牌。


现在就算贴牌商想回,也回不去了,因为陶瓷产业的生态系统被破坏,一个贴牌商需要很多品类来完善产品结构,但一家企业只有一条生产线,转产是个大问题。另外一个产区的产能太小,产业的配套能力就会变得不够完整。高安产区应该吸取淄博的教训,高安企业也应该庆幸现在所拥有的产业发展环境,抓住机遇,及时调整。


高安现在有很多大的生产企业,年销售额十几亿,拥有几千万平方米的产能,有一定的竞争力。那么高安企业处于陶瓷产业发展的哪一个阶段呢?为此,我专门梳理了一下中国建陶企业核心能力的迁移路径。



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国有企业时期,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靠技术。当时工厂做技术配方的工程师,写一个配方可以卖好几万。当时佛山还专门出现了一批“星期六工程师”,就是石湾国有陶瓷企业的技术工程师,专门到南庄乡镇企业去炒更。


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,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加资金。乡镇企业开始有了资金积累,正好碰上陶瓷装备国产化时代。在科达实现陶瓷装备国产化后,陶瓷企业投资成本被大大降低,行业进入的门槛也降低,于是乡镇企业很快发展起来。当时科达设备销售最多的就是乡镇企业,于是国有企业被替代出局。


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,是乡镇企业发展最为迅猛的阶段,很多现在的主流品牌企业,就是从那时开始另起炉灶,如新明珠、新中源、马可波罗、东鹏等企业,都从乡镇企业转型过来,私营企业通过新建生产线扩大规模,将乡镇企业的市场占领了。因此,陶瓷行业发展到现在,除鹰牌外,几乎都是民营企业。其核心竞争力就是靠产品和生产线不断迭代。产品规格不断创新,从原来流行的300×300mm、400×400mm等规格,发展到现在主流的600×600mm、800×800mm等规格,产品品类从耐磨砖到抛光砖、从抛光到抛釉,不断迭代和升级产品结构,私营企业也相应蓬勃发展。

 

完成私营化之后,佛山产区又开始了渠道加品牌的发展进程,主流企业开始供应链的打造,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


再往后一个阶段,就是还在探索的工业4.0。虽然行业目前还没找到适合的发展模式,估计再过若干年,资本加工业4.0,会促成跨国公司的出现,全球开始整合布局。未来,生产线迭代、品牌加渠道、资本加工业4.0,拥有这三类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会同时存在。因此,高安企业要进行自我的定位,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



 未来竞争是供应链竞争

 企业要打造良性供应链


现在行业的形势非常微妙,企业处境也非常困难。当前,建陶企业大概有三种类型:


第一类是主流企业,如上市公司或准备上市的公司,去对接资本,通过资本市场拥有充裕的现金流。


第二类是保守型企业。在佛山特别是南庄,一些陶瓷企业拥有充裕的现金,他们从一开始就把过冬的棉袄穿好。因此,就算行业形势不好,最坏的打算就是停窑,等冬天过去再继续生产。所以不管在2008年金融危机,还是现在,除个别企业外,佛山大部分陶瓷企业的资金流是稳定的,因为企业扎根扎得很好,原始资本积累基本完成。


第三类是在悬崖边跳舞的企业,用别人的钱干自己的事,现在最危险的也是这一部分企业。据我了解,北方有一家企业,前两年发展得非常好,但今年不行,因为这家企业之前不断整合很多产业,冬天一来,就断粮了。现在还没到最困难的时候,高安企业现在一定要谨慎,打造好自己的现金流。


针对当前行业形势,高安企业该如何应对?我认为,要么整合别人,要么被别人整合。一方面是产能整合,一方面是企业整合。


现在强调的是供应链,企业做差异化也可以,但普通的差异化没意义,要做强差异化。但强差异化也难做,一方面要挡住别人,一方面也困住了自己。目前市场需求特别是高端需求被抑制住了,如果企业投入又很大,销售规模又上不去,甚至还可能下滑。因此,强差异化之路也很艰难。


高安企业一定要融入到建陶供应链里面,做独行侠是不行的。尚品宅配董事长李连柱在归然书院做讲座时说到,未来企业的竞争,就是供应链的竞争。陶瓷原料及配套供应商,陶瓷经销商、服务商,要形成一条良性的供应链,再来为精装、整装、套餐等企业提供服务。大家居、整装都是针对供应链的,特别强调的是,供应链是一个生态系统。所以,企业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支付信誉,善待供应商,为自己的发展打造一条稳定而且良性的生态供应链。



未来谁能成为行业的整合者?一个是具有销售能力的企业,一类是具有支付能力的企业。


现在行业所有的优秀资源,都在向支付能力强的优秀企业聚集。供应商有好的原材料,哪怕赊帐都可以提供,因为他们相信这类企业不会赖账。如果支付能力不行,或信誉不好的企业,从供应商那里拿货,必须付现金,而且拿不到好的原材料。因此,如果企业供应链打造不好,企业生存空间就会越来越窄。政府也要起到相应的监督和沟通作用,与企业以及行业协会一起,维护好产区的支付信誉,打造产区良性的供应链。



 要在动态中寻找平衡

 清晰政府和企业的边界


在行业动荡期,企业也要在动态中寻找平衡。什么是在动态中寻找平衡?不久前,我和国内一家非常大的洁具企业老板聊天,虽然他们公司今年销售业绩有些下滑,但他还要建新的生产线。为什么产能过剩了,还要建新的生产线?他说,新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,无论生产效率,还是生产成本,都比原生产线好。所以他宁愿建新生产线,停掉旧生产线,这就是迭代。所以,要么是自我迭代,要么就被别人迭代。


如果企业原有产能已达到稳定,而行业出现效率更高、成本更低,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新建生产线,企业不进行迭代就会被淘汰。企业成本降不下来,工程渠道就不好做,因为工程价格非常低,如果原有规模很大,但成本不能通过生产线迭代降低,想做工程都没能力。


渠道也一样,行业形势好的时候,渠道可以自我管理,自我成长。行业形势不好时,原有渠道的经销商发展能力已跟不上来,就缺少竞争力。但企业又没有能力扶持,企业就会陷入困难,原有的资源也会不断流失,要重建渠道又何其困难。如果企业在生产、管理、渠道、客户等方面,一直按部就班墨守成规,不动起来,就会丧失竞争力。所以,一定要让企业动起来,灵活地因势而变。


对于高安的企业来说,制造是一种能力。高安企业把制造能力做好,对品质进行升级,对成本进行控制,对产品不断更新,在动态发展中去解决问题,不能停下来,只要一停下来就有麻烦。一定要考虑三五年以后怎么办,不断在渠道上、产能上,在人才引进上进行动态规划和布局。


最后我提两个建议,首先,政府和企业要形成合力,特别是在环保和规范性进程方面要达成共识,环保是个硬指标,产区政府有担当,企业也要有担当;在纳税等规范运营方面,高安企业要提升,产区政府也要给企业一定的时间,循序渐进去规范。淄博产区的产业生态环境被破坏,责任不能全推给当地政府,企业和协会应承担主要责任。佛山产区也经历过产业大调整,当年要迁移几百家陶瓷企业,只保留几十家企业,其保留依据就是纳税靠前的企业。


因此,政府、行业协会、企业应齐心协力,共同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。不过,我善意提醒一点,就是政府和企业的边界一定要清晰。政府做政府的事,企业做企业的事。可能一件事情出发点是好的,但结果并不一定好。如集中供气,企业会根据市场开窑停窑,煤炭价格也会根据市场进行波动,如何进行集中供气?价格如何制定?由谁来制定?再比如品牌广告是企业的市场行为,政府尽可能不要参与,让企业自主去做。


对于政府来说,重点应该是帮助企业变得更加健康,帮助他们去梳理和银行的关系,建立良好的支付能力和支付信誉,做好环保等,只有企业发展健康,产区才能持续发展,未来机会也就更多。

(本文转自陶瓷信息公众号)

返回顶部

©2018 肇庆市汇丰陶瓷有限公司